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爱体育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0898-08980898
手机:13988888888
电话:0898-08980898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爱体育
邮箱:aitiyu@360.cn

爱体育村前村:推土机下的文化自救--理论

发布时间:2023-08-21 15:47:34点击量:

  爱体育近日,记者走进拥有600年风雨沧桑的无锡惠山区村前村。这座普通的江南村落,粉墙黛瓦依稀可见,却难掩其斑驳沉郁的尴尬境地。她曾孕育了胡壹修、胡雨人、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等近百名教育家和科学家,堪称中国近代乡村教育的“摇篮”、乡土建筑的露天博物馆。然而,自2004年以来,这座古老的村落在城镇化潮流中遭遇拆迁的命运。面对隆隆而至的推土机,村民们没有住进现代化新居的激动,有的是愧对历史、愧对祖先的疼痛。于是,一场大规模、持续性的“文化自救”开始了……

  从高楼林立、浓雾弥漫的都市走进村前村,清新雅致的气息一时间扑面而来:一排排古老的马头墙清晰可见,一座座质朴的古民居触手可及。沿着时断时续的青砖路前行,除了明清风格的江南民居,还有民国时期、新中国建国初期等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乡村建筑。

  走进朝东巷35号,眼前起伏的山墙、别致的花窗勾勒出一派江南气息,而那些烧夜宵的小壁炉、被日军烧毁残存墙基的转盘楼、百年树龄的老桂树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老街上,一排低矮排屋是当年太平军的驻地,祠堂场建于清同治年间的老宅至今还是木板门,屋檐下“1654”的门牌号清晰可见,还有那水沟头的民国楼房,考究的木楼梯、高耸的风火墙、精美的雕花门头,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沉醉。

  村前村有31个姓,很早的时候就有了类似义庄、义田等的公益事业。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我国著名教育家、水利学家胡雨人是村前村人,当年东渡日本,参加了同盟会,归来后和胞兄胡壹修及村里有识之士于1902年创办“胡氏公立蒙学堂”。如今,胡氏公学原址上为村前小学,当年的钟楼尚在。胡雨人认为当时日本盛行的晴雨操场十分实用,便将其理念引至无锡。

  胡氏兄弟还开创了众多“第一”:1914年,创办天上市村前图书馆,成为中国最早的农家图书馆。同年建造的天上市村前公园,是中国最早的乡村公园。胡氏初级中学是无锡乡区第一所私立中学,被誉为“中国科教文化的摇篮”。胡和梅及其子胡壹修、胡雨人兄弟设师范传习所为新学培养师资,是无锡地区师范教育之始。胡氏公学分设女子部,为近代女学之鼻祖。

  在文化陈列馆里,胡雨人研究会会员、今年62岁的村民胡迎建指着墙上的“胡氏三杰”展览如数家珍:胡敦复是中国第一所私立大学大同大学的创始人;胡明复是中国第一个荣获美国博士学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社奠基人,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科学》月刊创办人;胡刚复是中国第一个中国留美物理学博士,我国现代物理学的宗师奠基人……

  这个古老村庄如今还传承着传统民风,很多人家都是几世同堂。据村史记载,村前村的好儿子、好媳妇、好公婆、文明家庭不计其数,左邻右舍皆是“兄弟姐妹”。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居民的住房建设经历了由慢而快的改造历程:1972年,公社同意村民在老宅基地上建平房;1976年,公社推行居民点,各村拆旧建新;1984年,全村社员都住进了“兵阵式”楼房;1987年,村里有农户建起了别墅;近年来,随着拆迁的加快,全村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迁入了长安街道堰新社区。

  惠山区是无锡市“双置换”试点区,农民以住宅置换安居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民变成市民。村前村书记孙国炎告诉记者,2004年12月,整个村前村的土地被征用,从此,村前村响起了推土机的隆隆声。

  72岁的村民胡耀庭,曾经担任村干部20多年。他是当年的“老高中生”,自豪地认为自己是同辈里的“文化人”。面对推土机的隆隆声,他在日记里赋诗一首:“拆迁是大势,文化真坚挺,不下苦功夫,成功难上难!”同样,在推土机的隆隆声中,村民们心底也突然有了一种疼痛。他们或许不知道,这种疼痛就叫“文化”。于是,为了保护和抢救这个古老村落,村前村人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文化自救。

  “要把村子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我首先想到的是‘修史’,只有这样,才能为保护村子找到充足的依据!”从2005年开始,认真而执拗的胡耀庭毅然下定决心撰写村史。酷暑,他用一盆清水,把脚伸进去纳凉;严寒,他钻进被子,奋笔疾书。3年时间中,他硬是一个字一个字码出了长达570页的村史!

  “当村史写成时,我深深出了一口气。从此,村前村就拥有了白纸黑字的历史了,她不会被抹去!”胡耀庭的口气中透着一种悲壮。

  捧着这份沉甸甸的村史,很多村民一下子拥有了自豪感爱体育。不过,胡耀庭还不满足爱体育,他很快想到了一个新点子:手绘历史地图。他翻遍了村里的资料,又多方搜寻,终于发现了几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地图。根据这些资料,他把村子历史上的角角落落、方方面面都收进了历史地图中。记者发现,村里很多水田、旱田、桑田都消失了,大多数村舍也已经被翻修过,只保留下100多处老建筑,如今,它们正在和推土机进行着激烈的赛跑。

  村史和地图,可谓村民们的“护身符”,不过,村民们觉得这还不够,于是,2009年3月,村前村推出了一个惊人的创举:胡雨人研究会正式成立!“机关刊物”是《胡雨人研究》杂志,目前已经出到了第五期。经过多次慎重研究,研究会还决定吸收各界人士参加,不但有文化人,还有文物局官员,乃至于开发区领导,“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村落的保护”,胡耀庭脸上露出一丝“狡黠”。

  在多年的保护过程中,村民们还“各显神通”,与政府机关、文化部门等进行了无数次的沟通协调。几十个年长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发动亲戚朋友,利用各种渠道,只要能够保护村子,再大的委屈,他们都能忍受。如今,记者走在村子里,村民们都自嘲自己就是“祥林嫂”!与此同时,村民们纷纷做起了义工。胡迎建早年办过小厂子,开过旅馆。这几年来,他义务修整了胡雨人墓等好几处文化遗迹。正是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村前村的文化历史价值也得到了各地专家、各级官员的广泛认可。

  与推土机的赛跑整整进行了8年,村前村被拆掉三分之一。不过,这种文化自救毕竟保住了三分之二个村子。一个标志性成果是:2012年3月,村前村正式拿到了市文化遗产局关于整体保护胡氏建筑群的批文,胡氏建筑群也将被正式列入无锡市文保单位!“江南乡村以农耕文明为特色,以居住为主要功能。清末民初,村前村便办起了学校、图书馆和公园,这在当年开全国风气之先。”无锡市文化遗产局局长叶建兴透露,这是村前村在文物普查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村民们的文化自救还慢慢向纵深发展,不但深入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还注入时代内涵,使之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2010年11月28日,村前村主办的散文家笔会吸引了众多名家,他们纷纷拿起自己的笔,书写村前村的历史和文化。2011年3月31日,“走读村前”读书活动隆重举行,通过助学、吟诵、讲学、研讨等形式,把村前村的文化保护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著名作家、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薛冰正是在参加村前村的文化活动中爱体育,认识到了村前村巨大的文化价值,从此成了村前村的“御用专家”:指导各项文化整理、遗迹保护工作,利用自己的渠道联络相关文化部门,推动村前村的保护工作……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告诉记者,作协前几年成立了创意中心,推动文学活动走向“立体”。创意中心在与村前村接触的过程中,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存,如果拆迁了,就太可惜了。“于是,我们就多次去无锡,多方联络各级政府、文化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宣传、说服工作,大家一起努力,终于把这个村落保护下来了。”

  省作协又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部门争取到了文化引导资金,投入村前村的保护之中。2012年12月17日,省作协在村前村成立了“江苏省作家协会创意基地”。作协创意中心主任郜科对这个基地雄心勃勃:将在胡氏历史古建筑群内辟800平方米的展厅和活动室,成立中国名人手迹馆、动漫艺术馆,举办文学创作交流研讨,创作胡氏世家相关的小说、报告文学、影视剧本等,探索一条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难能可贵的是,村民们已经意识到,文物的保护,不是死守,而是要重新注入生命力。在村前村,记者走进一幢三进老屋内,只见这里堆放着古式家具,捕鱼的器具、石臼、老式枕头、针线盒、喂猪槽……这些都是胡耀庭特意收集来的“宝贝”。“收集这些实物,是为了今后用于展示,吸引更多的人来村前村参观、考察,可以更好地保护村前村。”此刻,他更像一个开放的文化守望者。

  村书记孙国炎说,保护古村落是全村人无法推卸的责任,是这一代人应尽的义务。近日,胡雨人研究会还约请政府相关部门会同文保专家共同制订出村前古村修复、建设总体规划,胡雨人纪念馆及周边故居的修复工作也将陆续展开。为文化自救已经出资五百万的胡氏后裔、企业家胡杰感慨良多,他深深体会到,“经济发展了,但我们的灵魂不能丢,在一个追求物质的时代,金钱无法衡量文化的重要价值。”胡杰下一步的打算是:进一步保护村落的原真性,吸引村民回归;继续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推动整体性规划保护;探索村落文化保护的产业化新路,包括继承先辈的科教文化思想,办教育,办纪念馆,办科普教育基地……600年的村前村,将在历史长河中,继续谱写全新的文化轨迹。(记者 贾梦雨)